close

macau_scenicmap.gif

澳門可分為兩個部分,

一個是氹仔島,就是機場以及我們飯店所在地,

而一般著名的旅遊景點都在澳門半島,

這次旅行,

我們從飯店搭Shuttle bus出發到碼頭,

在搭澳門的公車到達我們目的地。

第一天我們的散步地點:新馬路-議事亭前地-大三巴紀念碑-大砲台-基督教墳場-文化局-盧廉若公園-大堂巷7號住宅 (盧家大屋)-玫瑰堂聖物寶庫


新馬路的正式名稱是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,

但澳門市民稱它為新馬路,

是市區的主要街道,

連接南灣大馬路和內港。

這邊有一間有名的店(義順牛奶公司),

賣的是奶酪,

我點了一個紅豆奶酪,

還不錯吃,但比較可惜的是這邊的服務態度比較不好,

我想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吧。

P1020077.jpg

義順牛奶公司

P1020076.jpg

義順牛奶公司MENU


P1020073.jpg

紅豆奶酪

P1020081.jpg

議事亭前地

議事亭前地佔地面積為3700平方米,整個廣場路面由碎石子舖就,組成波浪形的圖案。

廣場四周的建築物(旅遊局、郵政局和仁慈堂等)屬典型的歐陸建築風格,充滿異國風情。

廣場中央有一噴泉。廣場上的碎石路一直延伸到聖母玫瑰堂和大三巴牌坊前。

我覺得這邊的石子路滿漂亮的,可惜照不出那種感覺,中央的噴泉正在整修中。


P1020086.jpg

大三巴牌坊

這是澳門的地標,自從1835年一場大火,原為中西合璧的聖保祿教堂,變成了只有前壁的遺址。

教堂成為遺址之後,因前壁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,加上「聖保祿」從葡文 (São Paulo) 音譯成中文,說成「三巴」,才有大三巴牌坊的稱謂。牌坊的建築是巴洛克式,並有明顯東方色彩的雕刻,包括代表中國和日本的牡丹及菊花圖案,令她在全世界的 天主教教堂中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色。


P1020091.jpg

大砲台~在大三巴牌坊旁邊小山區上

屹立於澳門半島上的大炮台,不但高人一等,更是中國最古老的西式炮台之一。大炮台多年來看盡澳門的時代變遷,360度全方位全天候笑看風雲!300多年前明朝年間,當聖保祿教堂還沒被火燒,未當上大三巴牌坊之時,大炮台已經存在。到了今時今日,位於大炮台原營房舊址的則是在1998年建造的澳門博物館,與大炮台一脈相承地保存著澳門的歷史文化,也是現在澳門的旅遊熱點之一。


P1020093.jpg

從大砲台區域往下瀏覽澳門街景,感覺很像時空交錯,因為有非常老舊的建築,但也參雜著現代化建築。

P1020106.jpg

澳門的街道,每條都不大,汽車及行人一起在這樣大小的馬路上行走。

離開大砲台我們繼續往下一個景點前進,

不知怎麼走的,就到了西洋墳場,既然也是景點之一,因為也進入參觀,

不過並沒有拍照留念。

基督教墳場共有墳墓一百五十座,不少名人都在這裡安息,如:莫禮遜  (Dr. Robert Morrison),他是第一本英漢字典的編輯,同時,他也是第一個把聖經譯成中文的人;錢納利,英國著名畫家,十八世紀居住在澳門;英國首相邱吉爾的祖先和其他海員等。


其實這次澳門行,很多景點都是邊走邊找,

所以下一個景點盧廉若公園,也是不小心發現的。

P1020112.jpg

盧廉若公園是澳門公園中最具中國蘇州園林風韻的名園,建於十九世紀。公園內亭台樓閣、竹林假山、紅荷飛瀑、池塘橋榭、曲徑迴廊,均以正中央的涼亭為軸心,江南景色令人陶醉,盡顯中國建築之美韻。

公園以“春草堂”水榭廳為建築主體,通過堂前的一口池塘、迂迴的曲橋、挺拔的石山、幽靜的竹林、淙淙的瀑布、交錯的迴廊,構成一幅有聲有色的立體畫。

今日的盧廉若公園原是農田菜地,後被富商盧華紹(盧九)購買,由其長子廉若大興土木,構築園林。後盧家凋敗,娛園分段易手。七十年代初,政府將其收購,經修葺,於 1974 年重新向市民開放。


下一個景點就是盧家大屋,他位在大堂巷,旁邊小吃店林立

若不注意真的很難發現。

盧家大屋,是著名商人盧華紹家族故居,富甲一方的盧華紹來自廣東新會,發跡於澳門。

進去參觀,彷彿會覺得時光倒流,回到古代。P1020124.jpg

坐在廳前的椅子上,想向自己也是個少奶奶。

既然盧家大屋旁邊都是小吃,而澳門另一個著名小吃就是豬扒,

所以就選了一間店進去吃。

我點了豬扒麵,M點了豬扒堡,

老實說滿不符合我們的口味(太甜了),

而且服務生的態度不好。

倒是這邊的奶茶,雖然甜但都很好喝。

P1020130.jpg


最後我們走回議事亭前地,正好仁慈堂博物館開始點燈,感覺滿漂亮的。P1020125.jpg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A.d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